为了保证演示站的正常运行,因此部分功能在演示过程中不可用
如果在体验过程中有任何疑问,可以随时通过QQ联系客服
前台账号 | 前台密码 | 后台账号 | 后台密码 |
---|---|---|---|
test@test.com |
111111 |
test |
testtest |
为了保证演示站的正常运行,因此部分功能在演示过程中不可用
如果在体验过程中有任何疑问,可以随时通过QQ联系客服
前台账号 | 前台密码 | 后台账号 | 后台密码 |
---|---|---|---|
test@test.com |
111111 |
test |
testtest |
中国形成了所谓生态的企业,最早是阿里,目前也只有阿里与腾讯。百度没有,小米也没有。微软是生态,诺基亚就不是,因为所谓生态的非常重要的特点:有太多的人,在依靠你活着。投资形成不了生态。所以生态必须有且只有一个中心。
最近关于几大巨头的红包大战打得如火如荼,微信的“封杀”之战更是引发众多争议。详见钛媒体周末整理的话题《微信生于处女座一周交锋》。
这些如火如荼的争战背后,一个词被频频提起,“生态”。这也是近年被各大巨头战略布局时频频提起的词,大家都在建自己的生态,但什么才能称之为生态?在钛媒体作者魏武挥看来,中国形成了所谓生态的企业,最早是阿里,目前也只有阿里与腾讯。百度没有,小米也没有。微软是生态,诺基亚就不是,因为所谓生态的非常重要的特点:有太多的人,在依靠你活着。所以生态必须有一个中心,而且,只能有一个中心。这也就意味着,他必然在开放的同时又走向封闭,这就是生态护城河,或称为星系。
以下是魏武挥独家解析全文,对整个中国互联网生态之战的历史有了一个更清晰的梳理和辨析:
(一)
事实上,第一家在中国做生态的互联网公司,是阿里。
不过这个生态里,大多数玩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公司。
淘宝是一个很庞大的生态,时至今日,已经有数百万商家。另外,这个生态里,似乎还有着一种“职业生涯发展规划”的味道。
我认识一个姐们,以前是卖家,第一批入淘卖家。卖货卖了几年后,实在觉得累(不是没赚到钱,而是赚这个钱极累),就去淘宝大学做讲师,有经验有资历有技巧,讲的都是干货。再后来,做讲师的人多了,她又改行去做面向卖家的crm了。
(二)
这是一个所谓生态的非常重要的特点:有太多的人,在依靠你活着。
生态一旦建立起来,跨起来其实也很难。因为有很多人依靠你活着,他们会本能地去阻挡或延缓你这个生态的下降态势。
微软的windows就是非常好的例子。即便到了今天,对微软的批评不绝于耳,但这个生态依然存在,依然有无数多的人在依靠微软吃饭。
诺基亚就不是生态,没什么人依靠诺基亚活着(除了一些上下游的企业),它即便曾经如日中天过,但跨起来,也飞快。
所以,苹果是生态,但中国几乎所有的依靠andorid系统起来的手机厂商,都没有生态。
这里包括一直在吹嘘打造生态的小米公司。
投资了很多公司怎么就叫生态呢?难道红杉做了一个生态?
miui是重要的分发渠道,但如果miui跨了,这个世界不会有什么变化的。
(三)
腾讯,以前是没什么生态的。这是一家被人指责为“走自己的路,让别人无路可走的”公司。这显然不是生态的玩法,即便它利润极高。
3q大战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。这场公关战可以说非常剧烈地改变了腾讯,让它得以审视自己的巨头策略:吃独食是不行的。
3q大战也催动了整个中国互联网的改变。大家都开始谈论起一个名词:开放平台。很多坐拥上亿用户的互联网公司都宣布要做开放平台,这里甚至包括今天被指为没落的人人网—毕竟宣布要做和真的有没有去做,是两回事。
腾讯真得去做了。
如果说在qq这个工具上,腾讯还有太大的既得利益以至于放不开手脚的话,那么,微信,那就是一张白纸,尽可以在上面将“开放平台”推到它能承受的极致,形成它想要的生态。
到了今天,仅公众账号就有850万之众,完全可以说这句话了:有太多人,在依靠腾讯活着。
(四)
但商业生态,只是一个词的借用,它不是大自然那个生态。
大自然本身,是没有利益诉求的—即便有,也是自然女神,她的利益诉求,不是我们凡人能理解的。
商业生态,那是彻头彻脑的一种商业策略,商业工具。没有一个企业是为了生态而建生态,其根本目的,都是维护企业自身发展—这无可厚非,本来如此。
正因为如此,生态必须有一个中心,而且,只能有一个中心。
所以,与其说是生态,不如说是:星系。
(五)
生态的玩法,有两个地方,是生态建造者所天然警惕的。
其一,这是一颗恒星带着理论上数量可以无限的行星和卫星的游戏,但绝不是两颗恒星在一起的游戏。巨头并不介意中小玩家的入局—甚至是鼓励与欢迎,但对于同样当量级的另外一个巨头,保有警惕心,是极其自然的事。
其二,更为关键,不能有损于它的商业模式,或者,战略布局。
前文提到,阿里是第一个建构生态的互联网公司,但很早就屏蔽了百度爬虫。因为它的商业模式建立在为商家做广告上。如果能够通过百度来搜到想要的商品,那么,淘宝的商业模式就此崩塌。
腾讯亦然。在微信上的举措,与在qq上的举措,非常不同。比如说,qq那个面板上寸土寸金,全部是腾讯自己的东西。但微信上,当然可以有别家的东西(比如公号推送那一栏)。qq上的弹窗你没点技术本事根本关闭不了,但微信上那个预装的腾讯新闻模块,是可以自定义删除的。这就是qq有它的包袱(利润所倚),微信嘛,没有那么多的包袱。
(六)
终于说到今天的红包大战了。这是at再一次的正面对抗,而且,非常剧烈。
红包后面是什么?移动支付。春节期间发红包,场景对。红包数额一般不会大,小额支付。符合场景的小额支付,是做移动支付的,都梦寐以求的东西。
移动支付后面是什么?就是互联网金融。金融业的“存贷汇”,都离不开支付。金融这块蛋糕太大太重要,尤其对于阿里和腾讯而言。
阿里做金融,有原生动力。所有搞零售的,天然就和金融近。搞零售的,总会拼命想点办法出来让自己更方便交易,金融就是这么诞生的。
腾讯做金融,没有原生动力,它不是搞零售出身的。但它有一个很强的动力是:收入构成里游戏能不能少点?
游戏很发财,真的,有电子海洛因的批评声。几乎就是卖白粉,怎么不发财?
但游戏似乎,对社会价值贡献不大。陈天桥靠游戏做了中国首富,心心念念想转型。他没转成,腾讯未必转不成。
阿里和腾讯在打的软件上也曾经大打出手过,道理一样:符合场景的小额支付需求。
当生态的建立者发现冲进来一个巨头,而且剑指的是自己重要战略地盘的时候,它的反应,摸着脚趾头都能想出来。A与T是互封的,在这个议题上,谁开放谁就是脑子进水。
这就是商业。
(七)
有律师跑出来说,这事涉嫌不正当竞争。
真的吗?
其实蛮难讲的。一个依据是工信部有关条例规定过,网络服务商不能强迫用户用或者不用某种网络服务。但这个规定有个前提:无正当理由。
阿里和腾讯有没有正当理由封杀对方呢?要找的话,分分钟能找出来:比如说我怀疑对方的程序代码有漏洞,会导致用户数据泄露。你把代码给我看看,我才能确信你是安全的。如果不给我看,对不起,先封杀着吧。
无正当理由这五个字就是个大杀器,双方公关战归公关战打着,但埋头建立自己的生态才是最要紧的。
生态的另外一种表述就是“基础设施服务商”,在移动互联网领域,没有任何一家网络巨头敢说这样的话:我已经完备。
也正因如此,才会对对方那么警惕和防范。
在这个当口,个别人的价值观和个性,其实已经不再重要。组织的大局利益比天还大,而组织的大局利益,就是商业利益。
(八)
生态,是一种商业的高级玩法。
但它的本质,还是商业,不是什么“洁癖”。
至少在中国商业只是发展了三四十年的当下。